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博士后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当前位置: 首页>>博士后风采>>正文
 
建大博士后—金峤
2017-06-15 14:42   审核人:

奔跑在科研创新路上的青年教师  

——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 金峤  

举手投足间散发着科研工作者的质朴,谈吐间带着浅浅的笑意,令人深刻的是厚厚镜片后面那双甚为清澈的双眸就是我校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金峤博士给人的最初印象。他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相继在我校及大连理工大学完成了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学业,随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自2011年开始在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任教。2015年,他成为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的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6年5月,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的第5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名单中,与我校三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同时入选。此次他选择申请资助的课题依然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新型连接技术。  

“这是我第二次申请博士后基金,与上次相比,我在前期预研成果方面有了更多的积累,可能这是结果迥异的直接原因。”在距上次申报后的半年时间里,在该研究领域新增了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同时,经过合作导师孙丽教授多次交流与指导,他重新对申报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规划和扩充。  

“我觉得做科研应该如曾国藩所说的,结硬寨,打呆仗。”在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研发中,如何开发出“施工易建、质量易检、成本合理”的连接形式是现今研究者们主要攻关的核心所在。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开始聚焦于新型FRP材料在装配式建筑连接中的应用。在最初的剪力墙连接试验中,由于灌浆质量没有控制好,4个墙片试件几乎没有得到有益的试验结果。在经历了许多失败后,如今,装有新型连接的剪力墙片又重新竖立在试验机旁,“我希望这次能有好一点的结果!”面对新的试验试件,憧憬着未来……  

博士后办为我们博士后提供了很多支持,很温暖!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搞科研。”在成为我校博士后的一年中,金峤及他的博士后同事感受到了来自我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和老师们的贴心呵护和浓浓关怀。设立校级博士后科研基金、成立博士后联谊会、召开博士后座谈会、提供博士后公寓、配备必要的科研电脑等,学校博士后办的领导、老师,雷厉风行地落实了与博士后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诸多实事,使我校博士后这个新群体迅速焕发了活力和战斗力。众人拾材火焰高,我校在所参加的两批博士后国家基金的申报中,共获得6项资助,获资助数量全省高校排第三位,省属高校列第一位。  

在与金峤老师交流的整个过程里,经常被敲门求教问题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所打断,这也许就是沈阳建筑大学博士后老师们的一种工作常态。“我现在是双重身份的人。作为博士后,我希望自己学有所得,为校争光;作为教师,我更希望我的学生能有出息,并认可我的指导和授课。”他面露笑意,恳切地说着。在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任教的5年中,曾获得2014年度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和2015年度校“五四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其中,前者尤其令他欣喜万分,因为这是在他给外院授课时,外院学生给予他的授课评价。他说,“我觉得这个评价挺鼓舞人的,讲课是我的弱项,但我一直在努力改进!”  

“科研工作比较累心,但有时挺有成就感的,就像跑步一样,努力的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快乐的“多巴胺”就会产生!”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位初显腼腆的老师渐渐熟络起来,开始谈到他的业余爱好。想不到身材依旧有些臃肿的他,竟然也是一位“夜跑族”。也许,晚上跑步更能舒缓白天紧张的工作压力。又或许,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同跑步一样,需要的更多是耐力和毅力。每天进一小步,日积月累,整个人会变得不一样!谈及过往,这位性格沉稳的东北汉子竟不甚感慨:我一直在奔跑中,全力奔跑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  

   

   

                           博士后办  

                          2016.06.06  

关闭窗口